随心点进电影的概念海报。
看到我大重庆的美,不知道为什么就很想流泪。
其实一开始关注这个电影是因为意外发现主演之一有杨洋,
生日和我同月同日的杨洋,
我这个颜控爱好者的新欢杨洋。
但是预告片真的把重庆拍得好美,
鳞次比林,
灯火辉煌。
好喜欢江边的景致,
就这样静静的让我看着对岸的景色我觉得我会看一晚上或是一下午。
去过的城市不能和旅游爱好者媲美一样多,但也是见过自以为极致的风景。但在看到别人提及我所从小生活至今的地方,我的重庆,才意识到,原来一个地名是一种回忆的代名词。
还记得小时候去解放碑得高兴很久,因为那叫进城。吴抄手的锅贴和红油抄手至今都是我最爱的小吃,对于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存在的老店心存感激。食物的价格是随着市场经济而翻了几番,味道也因为师傅的或许变换略有差异。我喜欢带着我的朋友和家人去那家店。有人也说过不就是普通的饺子和抄手。不,对于我而言,里面有着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独家秘方,一种儿时味道的依恋。
就如同我对另一家小面店的青睐。从小学到中学,到如今工作。干豌、排骨米线、酸菜肉丝炒饭,掌勺的师傅都能直接抛出选项供我挑选,偶尔也爱无厘头回答到,一碗小面就好。老板也不用多说早成为能聊家常的熟人阿姨。
回忆很多时候是需要具象为某些事物去承载那一个时刻的情感。
如同我儿时的记忆总会有我爱的食物。会发散演化出在品味之时,我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腰不太好的外婆已经不太能去外面见识变化的世界,但她总是会说,这里以前是工厂职工们住一起的红砖宿舍,家家户户都是相互认识的,邻里之间没啥不知道的。这里以前是大工厂,大烟囱。以前去解放碑都是会路过七星岗。以前解放碑是重庆最高的建筑。
以前。
三峡广场步行街,是一条街旁边是门面,中间还有一条公路。有家酸辣粉特别好吃。
牛角沱的口腔科医院对面有家国营的川北凉粉,当年还是牙套妹的我每个月看完牙医都要去对面买很多能吃到一颗颗红豆的豆沙包。
去江北机场方向的两路,我爷爷家,要先从沙坪坝坐车到花卉园,再坐专车慢摇摇摇到双龙大道一号桥。
现在。
重庆有独一无二的时而天上跑时而地上钻时而从大楼里直穿而过的轻轨地铁混血儿的轨道交通,机场火车站都已经练成一条线。
解放碑、江北、南坪、杨家坪、沙坪坝等重点区域都有了自己的商圈。当然吃饭购物看电影于一体的购物广场更是一应俱全。
当你怀念着街道上过去的身影,马不停蹄地城市变化悄无声息掩埋你的回忆。
或许是在拼尽全力赶上时代变迁,迎合变化大势逐渐同化自我。
看着奔跑在十八梯的茅十八
千厮门大桥下喝着啤酒畅谈的心事的兄弟仨
大雨倾盆下行驶过的摩托车一个女孩儿环绕着前方骑车的男孩儿
城市里还有那么一群火辣耿直的重庆人
我的回忆,是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更是你一言我一语,或许开心或许伤心。
人和人之间为点构造的交际网,捕获住了一颗游子心或是自由却胆怯的灵魂。
牵挂。
舍不得。
我一直试图挣脱不同类人的不理解传到给自己的负能量,也可以称之为武侠小说里的心魔。
或许,完全除掉是不太可能,但是可以放置在城市的废品收购站或垃圾处理厂。
我的城市已经不再是一座白雾茫茫的雾都,而是一座山水相间的山城。有蓝天白云为伴的能见太阳的天数不断增加。
我的城市寄予我的回忆。
我的城市给予我前进的力量。
我的城市,我的光,我的希望。